熱門關鍵詞:
聯系人:李經理
郵 箱:hnshengdao@163.com
電 話:400-8913-139
地 址:鄭州市惠濟區金達路惠達金苑6號樓702室
夏季氣溫升高,熱應激是影響雞群健康的主要因素,除造成生產性能降低外,嚴重者甚至發生死亡,因此做好熱應激的預防與控制對保證養殖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01
夏季雞熱應激的原因
雞是一種恒溫動物,正常體溫范圍為40.5~41.5℃,新陳代謝活躍,產熱多,但同時體表有稠密的羽毛覆蓋,沒有汗腺,所以散熱困難。
在外界環境低于26.7℃時,雞主要通過輻射、傳導、對流散熱,但在高溫情況下,其必須使用蒸發冷卻(如喘氣)進行散熱。
因此,雞群對高溫、特別是高溫伴有高濕極為敏感。 一般當溫度超過28℃時開始出現熱應激反應。
02
熱應激對蛋雞的影響
1、生產性能降低:熱應激時,雞群的采食中樞興奮受到抑制,同時消化道活動的減弱使消化道食物充盈,從而壓迫機械感受器抑制食欲。食欲的減弱使雞群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能滿足其需求,繼而引發產蛋率下降、蛋重減輕、蛋殼質量變差、死亡率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2、抗氧化、免疫機能下降
(1)熱應激狀態下,糖皮質激素和皮質醇等分泌過多,誘導體內產生過多自由基,同時采食量不足使得機體攝入還原性營養物質減少從而使機體抗氧化系統減弱;
(2)熱應激能通過細胞免疫降低淋巴細胞的增殖率,加速了外周血淋巴細胞的程序性凋亡,從而導致了熱應激蛋雞的抗病力降低。
3、無機離子變化:熱應激雞時期氣喘頻率的增加造成血液中CO 2排出增多,酸堿平衡失調,在此基礎上腎臟的代償促使醛固酮激素分泌,破壞機體Na+K-Cl電解質平衡,最終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如夏季常見的蛋殼質量變差。
03
熱應激的抗應激物質選擇
在炎熱條件下,除通過物理降溫(濕簾通風、噴霧降溫)外,應提前做出采食量降低的應對方案,包括刺激采食,提高日糧營養濃度,提前做好后備雞的體能儲備等。針對熱應激引起的其他生理機能變化,飼料中可選擇添加抗應激物質來降低其對機體的損傷。
1、維生素C和維生素E
(1)一般情況下,機體自身可合成維生素C,但在應激狀態下,機體合成維生素C減少,無法滿足機體需要,需要額外添加。維生素E作為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參與體內免疫、抗氧化,緩解各種應激導致的不良影響。在熱應激狀態下,維生素C和維生素E二者協同可緩解熱應激對動物機體的氧化損傷,VC建議添加200mg/kg,VE建議添加300mg/kg。
(2)需注意的是,因VC具有熱不穩定性和堿不穩定性,所以在實際生產中,不管是飼料添加還是飲水使用(夏季高溫高濕,加之反復用藥,極易導致水中pH變化),建議選用高穩定性的包被VC,避免影響其使用效果。
2、電解質平衡:針對夏季高溫引起的Na+K-Cl變化,應在日糧配制時適當補充電解質鈉、鉀、氯等以利于維持電解質平衡或增加堿貯,從而有效減輕熱應激反應,常見的方法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添加:
(1)飼糧中補充0.2%~0.3%的NaHCO 3,替代0.1%~0.2%的氯化鈉,在減少雞蛋破損率的同時避免Na+過量引起的中毒;
(2)飼糧中添加0.2%~0.4%的KCl或在飲水中添加0.1%~0.2%的KCl,可有效維持血鉀含量,增強機體生理適應性;
(3)在飼糧中添加NH 4Cl可處理蛋雞的呼吸性堿中毒,但在減輕氣喘的同時很可能降低蛋殼質量。
3、其他功能性添加:當家禽處于持續高溫時,機體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會重新分配體內血流量,導致流經腸道的血流量急劇減少,造成腸道嚴重缺血缺氧,引起上皮細胞脫落、腸道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壞等現象。
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可適當添加多糖類、脫霉類、酶制劑、微生態、植物提取物等來改善腸道健康和提高飼料轉化效率。
需要強調的是,在36~40℃的極度熱應激下,改變日糧可能會使雞群因熱虛脫而致死,所以生產中應預先判斷環境溫度的升高及時降溫,并在雞尚處于“適度”應激條件下(28~35℃)做好日糧調整,從而保證雞群“安全度夏”。